在硅酸鹽水泥水化過程中,水泥水化反應生成水化硅鈣凝膠(C-S-H)、氫氧化鈣(Ca(OH)2)和鈣礬石等水化產物。其中Ca(OH)2對強度有不利影響。硅灰中高度分散的SiO2組分能與Ca(OH)2反應生成C-S-H凝膠,即所謂火山灰效應:
Ca(OH)2+SiO2+H2O→C-S-H
許多研究表明:在有硅灰存在的情況下,水泥水化早期的水化產物中有大量Ca(OH)2,隨著齡期的延長,Ca(OH)2的量越來越少,甚至完全測不到。Grutzeck等人對硅灰的火山灰效應提出解釋:硅灰接觸拌合水后首先形成富硅的凝膠,并吸收水分;凝膠在未水化水泥顆粒之間聚集,逐漸包裹水泥顆粒;Ca(OH)2與該富硅凝膠的表面反應產生C-S-H凝膠,這些來源于硅灰和Ca(OH)2的C-S-H凝膠多生成于水泥水化的C-S-H凝膠孔隙之中,大大提高了結構密實度。也就是說:硅灰的火山灰效應能將對強度不利的Ca(OH)2轉化成C-S-H凝膠,并填充在水泥水化產物之間,有力地促進了HPC強度的增長。同時,硅灰與Ca(OH)2反應,Ca(OH)2不斷被消耗,會加快水泥的水化速率,提高HPC的早期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