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開啟大船時代
7月4日上午,中國礦運旗下的40萬噸“遠卓海”輪在青島港董家口港區靠泊作業,這是國家交通運輸部正式放行40萬噸大船入華之后的首次靠泊。截止7月5日17:35,已經順利完成全船接卸作業。
交通部、國家發改委7月2日發布通知,對現階段40萬噸礦石碼頭作出布局。通知確定,包括青島港在內的全國4個港口的7個泊位可以接靠40萬噸礦石船。和青島港的40萬噸礦石碼頭一道獲批的,還有大連港、寧波舟山港、唐山港。
青島港正在董家口港區布局世界最大的鐵礦石碼頭、最大的堆場、最優的設備配置、最先進的流程皮帶系統、最快的接卸效率,打造中國干散貨中轉樞紐港。試圖在新一輪船舶大型化競爭中青島港再次搶占先機。
近年來,青島港已經投資幾十億在董家口新港區率先建設國內第一個、世界最大的40萬噸礦石接卸碼頭,能夠靠泊載重達到40萬噸的大船。每年鐵礦石接卸量超過1億噸,客戶遍布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江蘇、安徽等地的100多家鋼鐵企業。
“遠卓海”輪是中國礦運在新加坡接收的巴西礦石貿易巨頭淡水河谷4艘40萬噸超大型礦石船之一。該船長360米、船寬65米,裝載加斯巴粗粉35.1萬噸。
鐵礦石貿易商青島世紀瑞豐集團公司董事長劉毓崑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大船時代來臨,可以讓貿易商降低成本。貨物成本大于降低50%,運費減少在10-30%。而且這個時點鐵礦石進價比較便宜。瑞豐每月進口鐵礦石大約在200萬噸左右。其中巴西礦占2/3。他們跟淡水河谷是間接貿易商。
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步驟,青島港將董家口港區定位為大宗散貨物資集散中心。當前正在積極探索礦石交易新模式,籌建中國最大的“礦石超市”,即港口不僅可以接卸、堆存,更將成為貿易商就地選購交易的平臺。現在,董家口港區可開展保稅、混配加工、中轉配送、期貨交割、質押融資等增值業務,用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務、最便捷的手段,打造“門到門”全程物流品牌,實現客戶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青島港開辟保稅倉庫6家,合計保稅堆場面積近40萬平方米(其中20萬平方米港口自營保稅堆場),堆存能力達到400萬噸,實現了保稅貿易、保稅期貨,減少了客戶融資壓力。港口還擁有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的焦煤、鐵礦石、焦炭期貨交割庫,期貨交割量領先全國港口。
此外,還建成了董家口篩分破碎基地,擁有篩分破碎設備15套,能夠滿足焦炭、煤炭、礦石客戶的篩分破碎需求,晝夜破碎能力達到5000噸以上,篩分能力10000噸以上。與山東永鋒集團和澳達礦業集團合資興建的董家口配礦配煤基地,能夠按照貨主需求,實現按品位、比例混礦,年混配能力達到1100萬噸。青島港還根據市場需求,投資2600萬元,啟動了董家口后方堆場混礦流程項目,成功實現了后方堆場按比例、按品位混礦功能,年混礦能力達到5000萬噸。為“礦石超市”正式運作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