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新常態下中國礦業的發展道路
“2014年以來,世界經濟進入緩慢復蘇階段,但復蘇動力基礎不足。受此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雖然礦業下行趨勢有望企穩回暖,但部分礦種經濟運行情況依然嚴峻。”這是中國礦業聯合會對當前礦產資源及礦產品供需形勢所做出的總結。在這樣的新常態下,中國礦業會走向何處?
冷靜研判礦業形勢
2014年,中國礦業整體形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庫存增加,價格下滑,效益下降,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有色金屬礦產品產量同比略有下降,銅、銅、錫三個品種較上年同期進一步回落,鋅、鎳則出現反彈,鋁價則與上年基本持平,行業利潤收窄,銅礦企業尤為明顯;鎢精礦產量平衡,出口鎢品有所增長,進口明顯下降,市場價格回落,經濟效益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鐵礦石產量增加,價格累計跌幅近50%,創五年來新低,鐵礦山企業利潤下降,75%的產能處于虧損狀態;黃金產量增加,連續八年保持霸主地位,在國際黃金價格下跌,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擠壓下,黃金企業面臨挑戰;主要化工礦產供需失衡、庫存增加,進口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主要化學礦出口仍在下降,固定投資增長,企業經濟效益下滑,主要化學礦開采企業虧損面加大;非金屬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中穩中有進,但仍然面臨下行壓力,部分礦種產量有所增長,各礦種表現有所差異,庫存增加,產品價格保持平衡,出口有所增加。
2015年,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正在向新常態階段演化。中國礦業聯合會綜合各種因素,分析了新常態下的2015年礦業形勢,并預測了主要礦產品市場走向。
油氣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原油價格的大幅下滑和劇烈振蕩。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北美地區油氣供給大幅增加、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快等因素影響下,世界油氣供需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需求明顯放緩,供給由過去偏緊轉變為目前偏松。再加上中東、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傳統產油區政治或經濟不穩,進一步增加了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二是由于需求不振,油氣產品出廠價格連續第三年下降,預計2015年油氣產品市場需求仍將延續相對不足的態勢,油氣產品出廠價下滑的趨勢還將持續。總體來看,我國市場回旋空間大,市場風險可控,但對企業效益將產生持續的影響,活力和動力將受到一定抑制。
新常態下,煤炭行業也將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增加期和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期。從需求看,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國家繼續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降低煤炭消費比重,能源結構將進一步調整優化,煤炭需求強度可能繼續降低。從供應上看,一方面,煤炭產能釋放壓力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煤炭市場產能過剩,煤炭進口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另外,國家推行控制煤炭供應總量的各項政策措施,煤炭產量盲目增長的勢頭將繼續得到遏制。預測2015年,國內煤炭市場供求關系會有所改善,但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還難以實現根本性改變。下一步煤炭企業經營困難還會加大,行業運行形勢仍然嚴峻。
有色金屬方面,從價格來看,當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呈現迥然不同的局面,美元仍將以較強趨勢為主,對有色金屬價格繼續構成壓力。預計多數有色金屬價格將繼續呈現震蕩下行的趨勢。出于對成本考慮,銅價的跌幅或震蕩幅度可能大于其他品種。在當前中國經濟由高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增長結構的變化都將對有色金屬消費產生影響。同時考慮到有色金屬的消費基數已經很大,因此預計有色金屬消費增長幅度將繼續放緩,全球有色金屬供應將由平衡逐步轉為寬松。
鐵礦石開采方面主要表現為兩個特征:一是國際鐵礦石巨頭擴產,高成本礦退出。在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的形勢下,全球鐵礦石生產巨頭采取增加產量以保持利潤水平的策略,高成本礦山企業被擠出市場。2015年,力拓集團、必和必托集團、巴西淡水河谷公司、FMG集團四大礦山仍將保持較強的鐵礦資源開發力。它們憑借資源優勢構建的絕對壟斷地位更加強化。相反,市場競爭力低的礦山企業開發利用強度減弱。二是國內礦山鐵礦資源開發力度減弱。受鐵礦石價格持續大幅下跌的影響,國內市場繼續萎縮,礦山開工率下降,建設項目放緩。除投資增幅降低,諸多大型礦山建設項目也在調整建設方案,開發強度減弱,進度放緩。從需求方面看,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全球鋼鐵產量增長幅度有限。從供應方面來看,2015年仍然是世界四大礦業公司產能快速釋放期,國內鐵礦企業由于資源稟賦差,運營效率低,生產成本高,一批中小礦會停產關閉,國產礦今年將出現下降,如果價格不能回暖,減產幅度會更大。鐵礦石供需失衡的大格局沒有發生質的變化,短期市場供大于求的趨勢繼續擴大,價格呈現降中趨穩的走勢。
在主要化學礦行業,由于下游制品對出口的依存度比較高,2014年進一步降低了部分化學礦制品的出口稅率,已達到刺激出口的目的。2015年全年主要化學礦產品磷礦石、鉀肥產量仍保持增長但增幅將明顯放緩;硫鐵礦產量與往年持平。由于市場有利好的因素,磷礦石價格將緩慢回升;硫鐵礦、氯化鉀價格受制于硫磺和國外因素,存在不確定性,但趨勢是回升的;硫酸鉀價格持續高位,引發不少企業上馬硫酸鉀項目,值得關注。
企業積極尋找出路
生存,是第一要務
“現在礦產品價格下跌,只是一個去庫存的過程。”新疆遠山礦產資源勘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仁虎認為,像其他行業一樣,礦業既有高潮期,也有低谷期,具有周期性。一定階段內,找礦、勘探工作加大增多之后,開發的礦產品數量增多,意味著礦產品庫存增加。現在全球礦產品價格都很低,這也是全球去庫存的階段。礦業勘探目前尚處于低潮期,對于勘探企業而言,首先是要生存下來,經過2013年、2014年這兩年的調整,內地的勘探項目減少了,這影響到內地的一些地質隊。與之相比,由于國家近幾年加大了對西部的投入,西部的一些國有地勘探單位相對日子好過些,但不管是開采公司,還是勘探公司,首先要保證生存,然后才能迎接下一次礦業高潮的到來。
應對當前形勢,王仁虎表示核心內容是創收降費,即增加利潤,降低費用。在各方面減少投資,其中也包括降低風險勘探資金,還有降低日常管理費用,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幫助礦業公司解決找礦問題,實現找礦突破,創造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勘探工作的正常運轉。
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顏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時候市場都需要礦產資源,只是需要量的多少而已。礦產資源開發恐怕難現過去十年黃金期那樣的風光,新常態下的礦業要走精細化開采的道路,要實現既節能又環保。資源沒有增加,剩余資源要精細化操作,充分開發其價值。企業不能再繼續搞粗放式開發,粗放式開發資源利用率低,應該更多地轉向深加工,充分利用好資源。資源能帶來利潤才是有價值,否則沒有利潤,企業走不遠。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環保,考慮開采之后的復墾,否則企業有可能因為環保問題走不下去了,甚至被關閉。
“走出去”,先補齊短板
新常態下,礦業如何發展?廣東省礦業協會會長梁有明認為各省市應選擇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發展道路。廣東省經濟發展迅速,是礦產資源消費大省,但本省自己生產的礦產資源并不多,在關閉了所有的小煤窯之后,現在更是不產“一兩煤”。廣東雖然資源種類很多,但都是小礦,可謂用量大產量少,從這個角度講礦業形勢嚴峻。鑒于廣東省礦產資源的實際情況,梁有明認為應該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在開發有限資源的同時,做好環保工作。同時,廣東鼓勵本省企業在全國范圍內互相交流信息,甚至是走出國門,尤其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框架下,到西部尋找優質的礦產資源,但要同時注意防犯風險,特別是去國外投資的風險。
去國外投資需要了解和熟悉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例如礦業法(土地法)、勞工法、環境法、投資法、稅法等,此外還要注重環境保護。如非洲國家環境保護立法已經基本完成,其標準和實踐與西方國家基本一致。雖然在執法方面尚不到位,但已很少發生對環境不負責任地大肆破壞。這些都對業內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中資環鉆探有限公司總經理和志軍表示,在國外開展鉆探施工任務,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培育國際化管理和作業人才。中資企業“走出去”目前最大的短板,并非資金或市場壁壘等障礙,而是缺乏合格的國際化的人才;二是要應用國際工業實踐,應用國際最佳工業實踐的原則和方法,制定符合當地國情的管理板塊和作業程序,實施有效的項目管理和現場勘探作業;三是要快速高效確定找礦目標,打破傳統找礦階段,利用高效快速找礦手段,確定找礦目標及經濟性。在這方面,已經走出國門的北京中資環鉆探有限公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幾年來很好地完成了國內外多個大型礦業公司的鉆探施工任務,其中包括紐蒙特、曼德羅、艾芬豪、中金黃金、萬寶礦產、西部礦業等大型礦業公司。
交易,由市場做主
早在2003年,國資委就發布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3號令),確立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進入產權交易市場的制度,啟動了企業國有產權流轉市場化的大幕,通過公開、公平、公正流轉企業國有產權,減少國有產權流轉中的暗箱操作。
“新常態下,礦業權交易模式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從當前的形勢看,反腐成為常態,礦業權進入產權市場,進行公開、公平、公正地交易,這是必然趨勢。”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礦所)董事長吳汝川認為,礦業權的市場化流轉,不僅防止了低價轉讓,暗箱操作,讓“領導打招呼”式的行政干預失效,這就防止了干部在礦業權交易上的腐敗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干部,讓礦業權交易曬在陽光下。
完全的市場化運作,難道就能避免礦業權交易領域的腐敗嗎?針對記者的疑問,吳汝川表示,在相信市場“自凈”能力的同時,必須要讓市場形成有效的監督體系。礦業權交易市場化采取競價的交易方式,對此,應將完整的競價流程放在“臺面上”運作,使參與交易者一目了然;同時,還應建立交易監測系統,一旦出現違規,系統將自動報警;此外,針對礦業權交易的退出和公示等環節,都必須有嚴格的監督。
未來,市場將服務礦業的方方面面。隨著國家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礦業企業在環保設施方面的投入勢必將有所增加。通過金融手段提供的環保服務越來越被礦業行業所接受。吳汝川介紹,目前國外市場經濟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一般通過融資的方式購置環保設施后再租賃給礦山企業,礦山企業只需每年交付租賃費用,這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購置環保設施一次性投入的資金量,減少企業的資金壓力。
“礦業市場化對中國是個契機。”吳汝川說,全球風險勘查資本所占比例較小,但國內對風勘資本的需求非常大,尤其在財政資金退出商業勘探領域之后,必然在市場上留下地質勘探資金的缺口,未來風勘資本市場或將成為整個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智能開采是未來趨勢
雨天,你能在井上體驗到觸手可及的雨點,逼真的程度好像雨點就打在眼鏡上。進入巷道后,當你前進時,巷道兩側便會從視角外沿向后“滑過”;當你下蹲后再仰視巷道頂部的某個角落,無論是視線的轉移、觀察的角度,還是看到的情景,都如同在一個真實的巷道里完成了這一系列動作……這是記者近日在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礦山工程研究設計所的三折寬幅屏幕前,戴上3D立體感應眼鏡后體驗到的逼真情景。
這套VR系統是該所礦山虛擬現實實驗室以礦山智能化開采、特別是地下金屬智能化技術為攻關方向研發的最新成果。據悉,這套系統不僅可以對井上、井下的實時畫面細節進行高還原度模擬,還能夠實現人機互動。
礦山智能開采技術的突出特征是快速傳遞實時信息。這得益于井下高速寬帶通訊網絡的覆蓋,它讓及時調整優化礦山規劃設計參數、以及將生產運行參數化成為現實,從而大幅提高井下裝備、系統和人員的工作效率,實現礦山的整體“最優化”。
“礦山智能化開采是必然趨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礦山工程研究設計所副所長張達表示,開展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研究工作符合我國國情和礦山行業的現狀,與我國在資源環境領域的戰略需求相吻合,已被納入十二五‘863計劃’發展綱要中。
在張達看來,智能開采具有“六大優勢”。一是能有效提高人員設備的勞動生產率和礦山整體生產效率。智能開采能夠從多層面優化地下金屬礦山采礦生產流程,提高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能力,緩解我國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對提高我國礦產資源供給保障安全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是能顯著提高采礦生產安全性,化解行業危險。智能開采能有效監控整個采礦活動,采礦決策的信息豐富、清晰、透明,據此的決策更為準確可靠,安全事故被控制在最低水平。此外,智能開采還可大幅減少現場作業人員,甚至能實現無人開采,有效降低災害風險。實施智能開采是遏制我國當前礦難事故頻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三是能大幅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在智能開采模式下,礦石開采的損失貧化得到最有效控制,實現產出最小量的廢石量,與此同時卻能實現礦石回采率的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礦山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大幅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
四是推進礦山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智能化的采礦模式可以有效監控和防范因采礦引起的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等地質環境災害,并有效地實現尾礦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促進礦山的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五是大幅提高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智能開采能夠通過對采礦設備效能的提升和對采礦過程的智能化監控,促使礦山生產維持在最佳狀態和最優水平,從而大幅度提高礦山的采礦效率、降低采礦成本,從而有效提高礦山企業的競爭能力.
六是通過對智能開采關鍵技術的攻關,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開采技術與裝備,突破國外技術壟斷,使得國內相關技術研發具有國際競爭能力,促進我國從礦業大國向礦業強國的轉變。
礦山智能開采技術的突出特征是實時和智能,在新常態下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向“高效、安全、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增強我國礦業的核心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