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有色金屬產業 抓住中國制造2015的機遇
目前,有色金屬主要面臨價格上不去,成本下不來的雙重壓力。還受到產能過剩、技術水平和生態環保的約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在日前召開的協會三屆五次理事會上用“雙擠壓”“三約束”形象的描述了有色金屬行業的現狀。
陳全訓介紹,2014年國內市場銅、鋁、鉛價格分別同比下降7.8%、6.9%、2.7%,鋁價相當于回到20多年前。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將持續低迷,國內PPI連續36個月持續下降,有色金屬產品價格遇到天花板。同時,資金、勞動力和資源環境成本都在剛性提高,成本的“地板”在不斷抬高,一些企業還可能遇到資金鏈斷裂。
在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有色金屬行業目前已進入平穩運行狀態。2014年,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1.2%,比全國工業增幅高2.9個百分點,增幅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有色金屬行業投資增幅連續10多年大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趨勢已經結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預計,今年有色金屬工業生產、消費、投資將保持6%左右的增長速度。
化解產能過剩仍是今年有色金屬行業的工作重點。自2013年以來,全國電解鋁已停產和減產產能338萬噸,但目前運行產能仍有約3200萬噸,而且還有部分新產能釋放,過剩壓力很大。除了冶煉產能之外,普通銅鋁加工也已出現過剩。
“化解產能過剩要在前幾年淘汰一批、整合一批的基礎上,加快消化一批、轉移一批。”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明星對記者說,一方面要堅持不懈抓擴大應用,繼續推進“以鋁代鋼”、“以鋁節銅”以及建筑領域“以鋁節木”;另一方面,繼續推動產能向國內資源、能源富集地區轉移。同時,借助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同有關國家加強產能合作、資源合作,加快有色金屬“走出去”步伐。
“中國制造2025”將給有色金屬工業帶來新機遇。陳全訓說,有色金屬行業要瞄準“低品位”礦山開發、擴大有色金屬應用等技術需求,持之以恒開展技術聯合攻關。一是依靠創新驅動,推進數字礦山、智能工廠建設,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二是大力開發智能產品、智能材料,為集成電路、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三是憑借互聯網技術,實現跨行業的融合,特別是與新生產方式、新商業模式的融合,同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耦合,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
有色金屬行業廢水、廢氣、廢渣排放量大,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資源和環境約束的瓶頸一定要突破。對此,陳全訓提出,今年要在繼續做好綠色礦山、城市礦山的基礎上,重點抓區域礦山建設。繼續抓好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推廣低溫低電壓鋁電解槽技術、銅鉛鋅短流程冶煉技術,以及鋁空氣動力電池開發應用前沿技術等。在生態環保方面,大力發展重金屬污染減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主動塑造企業綠色發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