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鐵礦石跌至10年低 國內縮減鐵礦石產能
國際鐵礦石價格周一跌至52.69美元/干噸。根據MetalBulletin的數據和全球大船舶經紀商ClarksonPlc匯編的年度基準數據,這是2004-2005年以來的低水平。在國內鐵礦石用量減少,而且巴西、澳大利亞低價礦石充斥國際市場,供應過剩進一步加劇。
上周五,中國產業官員表示,鑒于中國有四分之三的礦業產能處于虧損狀態,鐵礦石價格下滑正施壓于該國支離破碎的礦業部門,并且為礦山關閉和整頓鋪平了道路。
中國是世界上大的煉鋼商品消費國,該國國內更多礦山關閉將增加其對進口鐵礦石的偏愛,從而有助于緩解在過去12個月內造成鐵礦石價格暴跌逾50%的全球供給過剩。
中國鞍鋼集團礦產部門副總經理高燕在行業會議上表示:“我傾向于對四大礦商推低鐵礦石價格表示感謝,因為這為國內大型礦商提供了機遇,并且迫使小型礦商削減產出。”
盡管鐵礦石價格下跌,全球大的生產商淡水河谷、力拓集團以及必和必拓仍然提高了產出,從而迫使第四大鐵礦商福斯科金屬集團提議限制生產
“不可避免的趨勢”
首鋼礦業公司總經理馮國慶表示:“消除高成本礦商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
他說:“供給過剩的市場將做出決定,關閉這些礦山!
河北冶金礦業協會副會長李鳳海表示,河北是中國大的鋼鐵生產省,當地80%的礦企已經停止了生產,而且今年的產出可能會下降40%。
但是,楊家聲表示,國家需要認識到鐵礦石的戰略重要性,并且確保有足夠的支持來維持一定程度的自給自足。
楊家聲稱,中國礦業部原則上已同意減少國內礦商的稅收負擔(目前為約25%)。相比之下,澳洲鐵礦商的稅收負擔為8%。
就原礦石而言,中國是世界上大的鐵礦石生產商,但購買量約占全球產出的三分之二,因為自身生產的礦石質量較低。
去年,由于價格暴跌提高了市場對海外高品位礦石的偏愛,中國鐵礦石進口攀升14%至創紀錄的9.327億噸。
相比之下,中國國內鐵礦石的表面消費量從2013年的3.138億噸下降至2.0586億噸,盡管整體產量增加。